科技政策

《关于进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政策解答

栏目:科技政策 来源: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时间:2016-01-28 热度:248

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发挥人才对我市产业发展升级的引领作用,我市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为使广大人才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政策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解答如下:

问: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措施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出于哪些考虑?

答:厦门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创新创业,2010年出台了“双百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1.5亿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2013年又出台包括20个子文件的“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厦门市重点产业引进培养各类人才。这些项目目前都进展顺利,在海内外人才中引起较大反响,也为我市连续多年赢得“最受外籍人才欢迎的十大城市”等殊荣作出了贡献。但应该说,相较于国内先进城市,我市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骨干人才留不住、人才创业空间不足、创新创业“融资难”、创新成果“转化难”等问题。此次出台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最新文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发挥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为我市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问:《人才政策新十八条》较以往的人才政策都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引才用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将薪酬和岗位职务等体现人才价值的市场要素作为评价奖励人才的主要标准,由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并提出对企业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给予补贴、支持事业单位进行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等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改善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三是突出对台特色,进一步提升对台人才工作品牌;四是与我市原有的人才政策做好衔接,在原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加大优惠力度,提高可操作性;同时,与我市各部门新出台的自贸区、众创空间、对台工作等创新政策,从人才工作角度进行配套。

问:对人才的资金补助主要是个税方面的奖励,跟以往有所不同,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人才个税奖励是这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的一个突出特色。以往我们出台的“双百计划”也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也好,主要侧重于对引进的少数高端人才给予一些生活、创业方面的资金扶持。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不仅整合了以往各类人才政策对人才的个税奖励,还新增了第四条,即对年薪30万以上的人才可按人才工资薪金所得三年内缴纳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25%予以奖励。这条政策最大的特点是不分年龄、学历、资历、身份、行业,覆盖面很广,只要是年薪超过30万的人才,都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这样不仅在操作上很简便,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评审程序,而且也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引才用才的积极性。

问:企业是人才开发的主体,除刚才提到的个税奖励外,此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还有没有其他一些激励政策

答:发挥企业引才用才的主体作用,是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贯穿本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的一个中心思想。如个税奖励是由用人单位申请,用于企业支持人才在厦门购(租)房、购车、装修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用人单位引才用才的成本。再比如第6条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中提出,鼓励天使投资人(机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和众创空间运营机构投资于众创空间内的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和小微企业,并按当年实际投资额度的5%给予风险补偿,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这条措施无论对投资机构还是企业都是有很大激励作用的。再比如第10条中提到,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市场化方式柔性引进台湾各类专业人才来厦服务可根据人才个人薪酬总额20%,给予用人单位最高15万元的奖励,用于支付人才薪酬、猎头经费等方面的支出。

 

问:对台是厦门特色,这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有没有这方面的创新政策?

答:这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中关于对台方面的人才政策,我们是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来制定的,一方面对原有的政策进行拓展,如拓展“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中的“台湾特聘专家”制度,增设台湾特聘专才,并在其聘用期内按照每年10万元,最高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这主要是考虑到台湾特聘专家政策虽然比较优惠,但当时的设定比较高,厦门很多台企表示中层的台湾骨干专才享受不到政策;另一方面我们延续了近年来深化两岸青年人才交流的做法,对台湾人才来厦门创业发展增加一些优惠政策,如规定对在市级以上重要青年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台湾人才在厦创业,可给予三年内最高2000元/月的月租房补贴;又如规定企业接收台籍应届毕业生在厦实习,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工作合同(协议)的,可为台籍应届毕业生申请实习补贴和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实习补贴标准参照厦门生源毕业生职业见习补贴标准(约1900元),这就把台湾青年学生视为厦门本地生源,充分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问: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是近几年人才创新的热点,《人才政策新十八条》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激励手段吗?

答: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重点是突破“权属”、“收益”两大瓶颈。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所掌握的科技发明成果90%上都属于职务发明,由于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在单位,科研人员获得的奖励、报酬等“回报”标准相对比较低。改革要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用财富效应激发聪明才智。《人才政策新十八条》明确提出要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市场定价机制。对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全部留归单位分配,在对完成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激励和报酬后,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不再上缴财政,同时提出要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按最低60%、最高95%的比例用于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和团队进行奖励。今后我们还会在这方面作更进一步的探索,鼓励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双向流动,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问: 《人才政策新十八条》在完善人才生活保障体系方面有什么新规定?

答:人才生活保障体系涉及方方面面,限于篇幅,这一块《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主要作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以后还会出台相应的一些具体配套政策。如在人才住房方面,我们提出制定完善政府与用人单位共同分担,以购(租)房货币化补贴、人才公寓租赁为主要方式的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在加强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提出厦门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可分层次享受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方面,提出搭建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引进一批著名国际猎头公司、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台湾人力资源机构在厦设立合资、独资机构,开展高端人才服务业务,推动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化发展等。

问:自贸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这次对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优惠措施?

答: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在人才工作方面已经作了一些探索,如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这次《人才政策新十八条》主要还是着眼于发挥自贸片区的体制机制优势,为来厦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出入境服务和居留便利。如我们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自贸区内台资企业外国人长期居留许可签发范围,对自贸区内台湾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外籍成员及台籍高层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提供生活居留便利。还提出支持自贸区采取猎头方式柔性引进建设专才,成功引进的,给予猎头公司、猎头机构适当的猎头费用奖励。当然,自贸片区的一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向上级争取,我们也会不断研究、学习外地自贸片区的先进经验,如上海、广东已有的自贸区人才政策,我们要尽可能复制、借鉴过来。

问:《人才政策新十八条》的一些举措确实让人感到很振奋、很解渴,但政策贵在执行,如何保障这些政策扎实推进落实、取得预期效果呢?

答:市委、市政府对于政策的后续落实非常重视,要求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责任单位对《人才政策新十八条》所列政策逐条细化、分解,梳理出30项具体对外办理事项,逐一明确了受理部门、办理程序、责任处室(受理窗口)、联系方式和受理地点,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具体政策办理事项一览表》,作为《措施》的附件一并发布。同时,市委组织部还将牵头协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后续落实工作,一方面是加强宣传,依托报纸、电视台、广播,包括网站、微信等一些新媒体同步发布政策,同时还将举办政策宣讲会,编印相关政策手册,深入到园区、企业进行政策宣传解读,让更多人才知晓政策;另一方面市委组织部将协调、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政策列明的事项,简化办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具体责任人,开通政策咨询电话或网络互动平台,认真做好政策的申报、受理、兑现等各项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总之,全市各部门将在市委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分工负责,把政策用好用足。